2019年3月28日上午10点,中山七院联合上海金汇通用航空、中国人民保险启动航空医疗救援。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教授,深圳市卫健委、市急救中心,光明区卫健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公安分局、区交警大队等有关代表出席启动仪式。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发表讲话
李宗浩教授:打造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标杆”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仍处于初期培育阶段,市场规模小。建立完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加强航空医疗救援和转运能力建设。2019年3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在12个省(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71家医疗机构被列入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含蓄草传媒每日免费三次成为广东省7家试点医院之一。
“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院”揭牌
启动仪式上,李宗浩会长为中山七院“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医院”揭牌。他指出,“中山七院是国内首家落地揭牌的试点医院,这充分体现了‘深圳速度’,希望中山七院探索开展航空救援培训、科研和急救实践,打造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标杆’,未来在航空医疗救援领域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作为2018年5月刚刚投入运营的新建医院,中山七院把应急与灾难救治作为医院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启动航空医疗救援标志着中山七院成为国内首家落地的航空医疗救援试点医院,未来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急危重症医疗救治的“空中生命通道”。
何裕隆院长发表讲话
“启动航空救援以后,我们将救援半径拓宽到距300-400公里的范围,覆盖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最远可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30分钟可抵达深圳市各个行政区域,为病情危急患者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何裕隆院长说。“我们将建设涵盖急救120、‘移动医院’和航空救援的立体化应急救援体系,以最快的速度让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来回华为松山湖仅20分钟
参与救援演练AW139双发直升机
当日上午,中山七院还进行了急救演练。
10点30分,中山七院接到“求救”电话,东莞松山湖华为欧洲小镇有一名54岁企业高管,突发胸痛20分钟,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胸痛位于心前区,伴濒死感、全身大汗,向左上肢放射,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现场医护人员检查评估,判断为急性心梗,需要马上送院抢救。
由于周围方圆10公里都没有大型医院,并且松山湖欧洲小镇附近容易交通阻塞,救护车很难以最快速度“突破重围”。病情危急,心梗救治需要争分夺秒,现场医护人员拨打电话,请求直升机紧急救援。
经过短暂沟通、评估,中山七院急救医疗分队接受了此次救援任务。
如果从松山湖地区前往中山七院,单程驾车需要1个小时,而直升飞机从起飞到把“患者”安全送到医院只用了20分钟。在地面等候接应的医护人员早已在医院抢救区待命,飞机一落地,就将“患者”送进抢救室“抢救”。
双发直升机,救援性能卓越
未来中山七院在航空医疗救援中所使用的飞机是AW109 Trekker直升机,这是一款3.2吨级轻型双发直升机,在同级别中性能卓越,成为完成空中医疗救援的“探路者”。
▲“小橘侠”AW109 Trekker
在执行救援任务时,AW109 Trekker高达3.9米的客舱空间化身为临时“空中ICU“,配备了多种专业设备,使医生可以在患者转运途中立即开展救治,紧紧抓住“黄金救援一小时”。
呼吸机 | 除颤监护仪 |
注射泵 | 吸引器 |
▲ 机上急救工具(部分)
和普通120急救车辆相比,在急救和运送病患方面,直升机救援比救护车快3到5倍,在“黄金一小时”救援时间内,能有效降低事故死亡率40%左右。
市民可通过如下方式打“飞的”救援
航空医疗救援主要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生产作业及居民日常突发性疾病救治、游客搜寻救援等。
具体来说:
☑适用于危重、疑难疾病由县、市级向省级、专科医院转诊的患者;
☑适用于转运途中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护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患者;
☑适用于高速公路等偏远开阔地区,救援不适应颠簸的患者,以及处于黄金救援期的患者;
☑适用于周边地区的危重病人转院至市区的患者;
☑适用于突发事故或疾病而导致病情危重,如车祸的创伤、休克、急性心梗、脑梗死、肺栓塞等情况的患者。
如遇上述情况,市民如何打飞的呢?
方式一:如遇重大事故,市民只需要拨打电话110、120,深圳交警将根据现场道路交通情况、现场伤者伤情及时120急救中心开展初步研判。主要依据病人家属的愿望、医生的判断、周围的环境而定。只要符合条件,会立即协调派出直升机救援。
方式二:拨打金汇通航救援专线:4009-120-999。
方式三:如果已经是中国人民保险的投保客户,可以下载PICC手机客户端从“大众生活“中点击“直升机救援“服务。
未来,中山七院将与市卫健委、应急管理、公安、交警等部门合作,共同深入推进航空医疗救援服务,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空中救援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形成立体的、可借鉴、可推广的城市航空救援体系,打造示范效应,让空中救援力量走入寻常百姓生活。